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

向傲杰 430 0

您好,这个问题我会从两个方面来解释通信模型,一个方面是工程意义上的通信模型,另一方面是数学意义上的通信模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工程意义上的通信模型工程意义上的通信模型主要目的是刻画一个可以在实际中加以应用的通信模型,一般由信源、发信终端、传输媒介、收信终端与信宿组成,如下图所示。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第1张图片

上述通信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1、信源:信息的产生者,通常分为连续信源与离散信源。连续信源发出的信号是连续的,也就是模拟信号,离散信源发送的信号是离散的,也就是数字信号。

2、发信终端:主要作用是对信源发出的信号进行离散化(主要针对连续信源)、编码与发送等处理,使信源发出的信号更适合在传输媒介中传输。

3、传输媒介:主要作用是承载发信终端所发出的信号,传输媒介也会存在噪声干扰原始信号。

4、收信终端:主要作用是接收信号、滤波与解码,也就是从传输媒介中接收信号,同时把接收信号中的噪声滤除,再解码成信宿可以解析的信号。

5、信宿:信息的接收者,负责展示、处理接收到的信号。

二、数学意义上的通信模型与工程意义上的通信模型相比,数学意义上的通信模型看起来更简单,抽象程度也更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发送者、队列与接收者,如下图所示。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信源信道和信宿)-第2张图片

上述模型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1、发送者:数据或数据包的发出端,对应于工程意义通信模型的信源与发信终端。

2、接收者:数据或数据包的接收端,对应于工程意义通信模型的信宿与收信终端。

3、队列:这里的队列其实是通信网络或通信链路中所包含的数据包总量,对应于工程意义通信模型的传输媒介。

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刻画上述通信模型,即:

Q(t+1) = max[Q(t) - D(t), 0] + A(t)

其中Q(t)表示时刻t的队列长度,即通信网络或通信链路中所包含数据量;D(t)表示时刻t接收者收到的数据量;A(t)表示时刻t发送者发出的数据量;max[a,b]表示取a与b之间较大的数值,在公式中主要是为了防止队列长度为负数。

由于通信系统模型涉及范围较大,我的回答也不算全面,例如如果您研究的通信系统侧重于路由,那就涉及到图论的知识,而这里我只是把抽象程度最高的模型展示给您,其中还有大量细节问题,所以如果还有疑问可以接着问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