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用车最新消息上海(北京易到用车最新消息)

全球网 84 0

好多人都把滴滴2018年亏损百亿归咎于高额补贴。大概是都没查过滴滴公布的数据,2017年滴滴全年补贴181亿,全年亏损则为25亿;2018年全年补贴金额113亿,相比2017年减少67亿,但全年亏损增加84亿,达到109亿。然后,你把亏损都归咎于补贴,这个锅怕是甩错了。

易到用车最新消息上海(北京易到用车最新消息)-第1张图片

滴滴的巨额亏损,很显然除了高额补贴以外,一定存在其他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一、扩张战线过长。

国内的网约车市场可以说是硬生生用补贴快速砸出来的。在国内市场和并快的打车和uber的滴滴,在国际市场也是毫不含糊,东南亚投grab,进军日本和墨西哥网约车市场等等。同时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上下游领域不断投入巨额资本。

在自身仍未盈利的情况下,过快的扩张无疑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当主营业务还无法创造正现金流的时候,资金还在大规模走向其他板块,这甚至会影响主营业务的正常现金流。

二、快车业务发展面临瓶颈。

网约车本身的优势在于盘活存量资源,创造多余价值。因此网约车最大的卖点在于轻资产,重运营,以及在此基础上给乘客带来的价格优势和体验优势。但随着政策规范,特别是网约车运营资质和强制报废条款,给车辆及从业者带上了紧箍咒,私家车进入网约车市场已经并不容易。

现在市面上有大量的汽车租赁公司,通过和向网约车司机签订汽车定期租赁合同,出租专车。其实也说明这个行业已经开始向类似于出租车模式的公司化运作转变。这个现象在滴滴快车上特别明显,大量自有车辆的个体司机已经被驱离快车市场。而快车恰恰又是滴滴最大的业务板块。

这样的趋势带来的问题,导致滴滴快车越来越像出租车行业。打车难且贵,租赁车辆的质量问题以及驾乘体验差,网约车从业人员数量降低等等,两者已经开始出现严重同质化。甚至从价格以及司机素养等因素上快车体验还不如出租车。这就导致本来的卖点反倒成了用户痛点,因此滴滴快车的订单量增长也难免出现了放缓态势。

事实上,我个人是一个高粘度的滴滴活跃用户。但当我使用滴滴快车叫到一辆充满酸臭味、车窗还漏风的东风ER30,以及一辆半路没电的长安新能源小面包以后(无独有偶,这两次极差体验的快车都是专门用来跑网约车的租赁车辆),我日常已经很少会主动通过滴滴叫快车;出行选择偏向出租车或者专车。

截图是我1月份滴滴软件的叫车记录,至少这种情况不是个例了吧。

易到用车最新消息上海(北京易到用车最新消息)-第2张图片

三、破局之路。

放到整个网约车行业来讲,其实整个市场有多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网约车行业抱一个悲观的态度是完全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在这里也应该看到,走出租车老路的网约车无论是对于滴滴来说,还是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完全不够的。

与出租车同质化对标的网约车是公共出行领域对出租车行业的补充和完善,是必须要做的市场;与出租车存在差异化的网约车是网约车未来破局需要开拓的市场。

其一,顺风车是必须要重新发力的市场。滴滴受安全事故影响,无限期下线整改的顺风车,在高德、哈啰、嘀嗒眼里可都是香饽饽。顺风车是实实在在盘活存量资源的共享出行模式,他的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明显,盈利模式清晰,使得这块业务发展可以迅速。但同时,如何避免黄鱼车干扰市场,以及保障司乘安全性是必须要设法解决的问题。

其二,中高端的专车在体验上比出租车有优势,是可差异化发展的市场。而神州专车、曹操专车、首汽约车等专车平台的迅速发展已经说明中高端专车的市场空间还是具备相当体量的。但滴滴的礼橙专车在专车市场上还不具备明显优势的存在感和认同度。同时,中高端专车定价高,用户群体消费能力强,虽然规模没有快车大,但是利润空间却潜力足够。

当然,归根结底。个人认为,滴滴的问题在于过去的快速扩张和大面积资本投资导致的战线过长,以及面对行业变化,特别是政策规范下存在的行业瓶颈应对不及时。好在滴滴创始人程维当前透露出来的信息,已经说明滴滴开始收缩战线,聚焦主业。相信对于滴滴来说,最坏的一年已经过去。

而对于整个网约车行业来说,我认为不需要任何担心,这个市场很大,大到足够缔造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