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玉米深加工项目(小型玉米深加工有哪些项目)

向傲杰 131 0

2021年9月18日下午,“2016-2021中国粮食安全高层研讨会”成功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设主会场。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应邀做主题发言:

小型玉米深加工项目(小型玉米深加工有哪些项目)-第1张图片

这是我领衔的一个调查报告,受到国务院副总理的签字。玉米深加工产业是玉米产业的重要延伸,与食品安全、口粮安全密切相关,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必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深加工产业发展过快,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造成粮食生产浪费严重。由于玉米需求量大增,玉米价格高企,带动小麦价格走高。小麦替代玉米加工饲料过多,势必影响口粮安全。因此,如何促进玉米深加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发展情况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玉米淀粉及淀粉糖产业,味精及氨基酸产业,酒精及燃料乙醇产业,以及柠檬酸、VB产业等。玉米深加工产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2000年后,随着引进国外高端技术、生产线,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玉米深加工产业迎来爆发期。年消耗玉米总量达到100万吨的深加工企业快速增加,部分大型企业年消耗玉米量高达200-300万吨。

(二)玉米深加工布局情况

目前,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不仅产量大、技术领先,并已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玉米主产区。以东北三省和黄淮海地区为主。其中,东北地区以黑龙江为代表,近几年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崛起,年平均消耗玉米总量2500万吨;黄淮海地区以山东为主要代表,深加工玉米产业年平均消耗2400万吨;西部地区近几年利用煤炭优势,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年消耗玉米总量已达到1000万吨以上。

(三)分类及玉米消耗情况

1.淀粉类产品及淀粉副产品:主要产品有淀粉及淀粉下游产品、变性淀粉及淀粉糖,其玉米年消耗理论值6500万吨,实际消耗5600万吨。

2.味精氨基酸及副产品:主要产品有谷氨酸味精,食品调味品,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饲料添加剂。其玉米年消耗理论值2000万吨,实际消耗1300万吨。

3.燃料乙醇及副产品:主要产品有玉米乙醇汽油及酒精,副产品为玉米酒糟粕(GGDS)。其玉米年消耗理论3000万吨,实际消耗1740万吨。

4.柠檬酸:主要产品有柠檬酸、柠檬酸钠等,在食品及饮料添加中应用广泛。其玉米年消耗理论1000万吨,实际消耗700万吨。

总的来看,全国每年玉米总消耗3亿吨。其中,深加工玉米消耗量已经接近1亿吨,占比35%左右。

(四)玉米深加工产业与饲料产业之间的关系

玉米深加工产业与饲料产业关系密切。二者均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原料供给存在竞争关系。同时,某些玉米深加工产品又是饲料必不可少添加剂。如深加工企业大量发展,必然会消耗愈来愈多的玉米,与饲料企业争粮的现象必将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玉米深加工产品中,赖氨酸、蛋氨酸、维生素是饲料必须添加产品。此外,淀粉类副产品玉米皮、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等都是饲料直接添加原料。

二、玉米深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行业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

玉米深加工产能已出现阶段性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没有明确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和服务均不到位。

目前农业部门管生产,粮食部门管流通和收储,工信部门管加工,海关管进出口,行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各部门之间亦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

(三)玉米深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粮安全。

2021年初,玉麦价差持续扩大,最高到了560元/吨。饲料企业,养殖企业大量采用小麦替代玉米。预计2021年小麦用于饲料产业将到6000万吨左右,玉米深加工产能持续扩大,对口粮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视。

三、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

总的来看,玉米深加工产业的相关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因政策频繁调整,造成投资和生产损失。

(一)建立玉米产业安全预警协调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底线

1.加强玉米深加工市场研究,建立产业规模预警机制。

2.科学探索我国玉米“库销比”,建立玉米库存安全预警机制。

3.建立玉米价格预警机制。

(二)优化玉米深加工产业结构,实现玉米产业良性发展

1.对粮食燃料乙醇,坚持“适度发展,控制总量”的定位。加强对玉米乙醇加工项目的审批控制。

2.对于存量企业,进行产业优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加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3.引导现有粮食乙醇加工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更多使用木薯、甘蔗以及植物秸秆等非粮化原料替代品加工燃料乙醇。

(三)加强相关部门协调,确保调控政策准确有效

1.加强农业与粮食部门有效对接,形成种植、储备、加工一体化联动体系。

2.加强粮食部门与发改、工信、环保、科技、工商、税务、质监、海关等部门协调,探索建立涵盖各方面要求的产业规划、建设、统计体系,共同指导产业发展。

3.要根据供求形势,合理确定玉米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进出口政策。

4.加强中央与地方政策协同,搞好顶层设计,实现协同发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