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和苏宁哪个好,为什么(国美和苏宁易购哪个好)

创业网专员 157 0

国美和苏宁哪个好,为什么(国美和苏宁易购哪个好)-第1张图片

苏宁结束了“张近东时代”,国美虽然还在“黄光裕时代”,但错失的机会可能不止十年……

全文38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苏宁的2021年,绝对可以被称为“巨变之年”。

从2月25日上市公司苏宁易购(SZ 002024)发布公告称,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到3月被媒体曝出,深圳国资委或将通过旗下深国际、鲲鹏资本两家公司出资148.17亿元,解围苏宁的资金困局;

再到7月深圳国资委突然“掉头”离场,由最终的“白衣骑士”江苏国资委以88.25亿元对价16.96%股权接盘;

以及7月12日公司发布“关于公司改选董事”的公告,宣布现年58岁的张近东将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董事任职,以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进而在未来出任“名誉董事长”。

在苏宁或将结束长达三十年“张近东时代”的另一边,国美则在“归去来”黄光裕的操盘下承接起了一个新的宏伟目标:力争18个月让国美恢复原有市场地位。

面对家电零售“双雄”如今的境遇,不少人笑称,“原来致胜之法竟然是躺平”。

01

深圳国资委为何“弃投”

在苏宁近几个月来的一系列动态中,最令人大感意外的无外乎是:作为江苏省的一家龙头企业,为何率先向其施以援手的会是深圳国资委(下属企业深国际、鲲鹏资本)?如此重大的股权转让案,为何在操作方案已经公布的情况下被迫终止?

先来回顾一下早在今年2月就已公布的收购计划。

根据2月28日公告,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与深国际、鲲鹏资本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拟将所持有的合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3%的股份转让给后者。

具体来看就是,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各转让苏宁易购4.88亿股、6.22亿股、2.86亿股,同时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分别将所持公司3.1亿股、4.35亿股股份转让给深国际。股份转让价格均为6.92元/股。

此次交易完成后,深国际、鲲鹏资本两家企业将分别持有苏宁易购8%、15%的股份。

尽管转让方案正式实施前,深国际、鲲鹏资本还要对苏宁易购进行尽职调查,然而彼时市场都已认定股权转让是板上钉钉之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却在几个月后发生了惊天逆转。

对于深圳国资委选择放弃苏宁易购,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或因以下三种原因:

其一,最直接原因,恐怕就是深国际、鲲鹏资本对苏宁易购的尽调结果并不满意。

近些年来,无论是在业务层面、还是在资本层面、亦或是在管理层面,大苏宁一直饱受争议。暂且不考虑尽调所涉及到的财税、人力、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仅就苏宁易购的债务情况来看,就不甚乐观。

根据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182.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剩95.88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

其二,苏宁易购股价持续低迷,现价已低于原计划中约定的价格。

深圳国资委想要入股苏宁易购,更多看重的是后者的电商属性和物流业务,如果后期融合较好,那未来的收益也是极为可观的。毕竟安徽国资委当年曾拯救蔚来于水火而大赚了一笔,深圳国资委本身也曾经因深圳地铁入股万科这般操作,而成为万科股权大战的最大受益者。

然而不幸的是,苏宁的股价从3月1日当日最高价的8.22元/股一路走跌至停牌前的5.59元/股,这也是公司五年来的历史低位。倘若仍按原计划中的6.92元/股落地,深圳国资委恐将在这笔股权转让中一把损失30亿元左右,国有资产流失的压力可难以承担。

其三,张近东股份被冻结,按照方案约定的转让股份可能不足。

6月中旬,张近东本人5.4亿股份被司法冻结,期限为3年。此次张近东被冻结的股份占苏宁易购总股本的5.8%,占其持有苏宁易购股份比例的27.69%。

而导致其被列为被执行人并被冻结股份的原因,与此前其为苏宁置业做了担保向华能信托贷款30亿一事相关。由于苏宁置业后来无法偿还这笔贷款,才导致张近东被强制执行。

02

家电“双雄”今日境遇

作为大苏宁中最重要的业务板块,苏宁易购这些年也真真地是没怎么赚过钱。

财报显示,2014年至2020年间,公司扣非净亏损分别为-12.52亿元、-14.65亿元、-11.08亿元、-0.88亿元、-3.59亿元、-57.1亿元、-68.07亿元。2021年一季度的扣非净利润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为9.3亿元。

倘若不是变卖资产,诸如2017年、2018年连续出售阿里的股票获利,恐怕财报数据上很难说过得去。这也说明了一点,苏宁易购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那么已布局物流、地产、体育、文创、金融等众多业务板块的大苏宁,眼下或者说未来,是否能有什么别的指望?

对此,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过去数年来,苏宁一直在拼命抓风口,电商也做了、地产也进了,体育也搞了,文创也投了......每一个操作都是奔着变现去的。当然,赚钱本没有错,但有些赛道就是靠大把烧钱来维持的,且短期内也没有盈利预期的。越是急功近利越是焦虑,一旦亏损不断变大,经营心态可能就会变形。”

国美和苏宁哪个好,为什么(国美和苏宁易购哪个好)-第2张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苏宁在2015年至2019年间的对外投资高达700亿元,其中包括22亿元收购PPTV、42亿元收购天天快递、95亿元入股万达商业、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足球队等等。

为了快速变现而开展的投资,自然不会被寄予过多经营方面的期待,而溢价后卖出可能才是苏宁“买买买”背后的真实意图。

“只不过,从卖掉亏钱的PPTV、解散江苏苏宁足球队、收缩严重亏损的天天物流可以看出,苏宁此前的这些投资恐怕过于乐观了,因此这些操作并没有为公司带来预想中的收益,反而将其本身拉入到了资金的泥潭。”上述银行人员表示。

而昔日家电零售“双雄”中的另一位主角国美,如今的境遇似乎也好不到哪去。

回想过去,每当曾经的行业“一哥”国美率先打响“价格战”时,总会有一众竞对跟随而上。然而今非昔比,国美如今的话语权早已大不如前,失去了曾经风光无二的市占之后,即便是品牌更名为“真快乐”这么大的动作,也未见激起什么浪花,这是国美真实又惨淡的现状。

国美和苏宁哪个好,为什么(国美和苏宁易购哪个好)-第3张图片

财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20年全年,国美零售(HK 00493)的销售额为441.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94.83亿元下滑25.83%;归母净亏损为69.9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5.90亿元大幅扩大。

诚然,黄光裕的归来仍令人们振奋不已,然而想要实现在18个月内带国美重返巅峰的豪言壮语,在业内看来恐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尽管就某个角度,相较于苏宁撒钱折腾换来“改朝换代”,国美可谓是“躺赢”,然而放在整个行业里来看,在零售环境不断变化的这十年间,国美错失的机会可能不止十年。

03

粗放发展阶段已过去

从大环境上讲,苏宁在资本运作的道路上可以蒙眼狂奔这么久,主要还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粗放发展的前几十年,企业做大、做强最关键的“三板斧”就是:杠杆、周转和垄断。

那个年代中,连锁大卖场的另一大利润来源在于庞大的现金流。

供货商的钱到了苏宁的账面上,回款那就是以后的事了,至于账期的设定就要看供货商或品牌的实力了。账面上趴着大量供货商的钱,倘若不在杠杆和周转上做点“钱生钱”的文章,似乎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当企业把杠杆和周转“玩足”后,自然而然也会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聚拢效益下逐渐向着垄断方向发展。

事实上,当时做家电连锁大卖场的企业还是有几家的,只不过在一番激烈的竞争之后,只剩下了一个国美了。在早期的“双雄争霸”中,无论是经营能力、还是资本市场表现,国美始终都强压着苏宁一头。

只可惜2008年创始人黄光裕啷当入狱,此后国美便陷入了多年的内讧之中。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黄光裕的夫人杜鹃在股东们的支持下拿到了企业的控制权,然而“安内”的过程终究是要大伤元气的,这也是国美错失互联网十年红利的重要原因。

到2011年前后,一直屈居老二的苏宁以为可以翻身做老大了,然而京东又在这个时候快速崛起了。

苏宁和京东,明明前者拥有充分的先发优势、线下布局和实打实的供应链能力,为什么却在较短的时间被京东反超,且在此后几年里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上述银行人士指出,“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在疯狂扩张的这些年,苏宁可以说是用足了杠杆,拿到的钱马上买买买,什么风口投什么,每次都想搞一把大的。但经济周期总是起起伏伏的,特别是近年来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就算是专业的投资机构也不可能在杠杆、投资的游戏中保持金身不败。”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因为京东这些年也做了不少投资。确实如此,但京东的这些资本操作几乎都是紧紧围绕电商这项主业开展起来的,很多投入都是在大生态体系可控范畴内,这些投入最终都能嵌套到与大生态的紧密联动上。

与此同时,当这些业务或投入做到一定体量后大概率会被分拆出来、甚至独立上市,这种既可以在垂直赛道中跑入头部,又可以背靠大生态尽享平台优势的存在,自然会吸引一二级市场主动为此买单。

可以看出,国内经济粗放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企业的生存发展一方面要看业务对市场需求的满足,以及实际经营的成色;另一方面也要合理运用资本工具,开辟更多自身能掌控的想象空间。

但无论怎样,苏宁也好,国美、京东也罢,从充分竞争“百花齐放”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希望各家企业越来越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